林业专业由林学学科支撑建设。浙江农林大学林学学科始建于1958年,2011年被列为浙江省重中之重学科,2015年被列为浙江省一流学科(A类)和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学科。该学科于2003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12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拥有林学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 学科现有师资队伍84人(专任教师78人),其中正高39人。已形成一支以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百千万人才、浙江省特级专家、浙江省特聘教授等为学术带头人与学术骨干的师资队伍。
学科坚持以亚热带区域林业产业体系和生态体系建设关键问题为导向,围绕竹林、特色经济林、珍贵用材树种等开展新品种选育、高产高效经营管理、生态功能评价等应用基础研究和实用技术开发,下设生态修复、现代种业、智慧林业、森林培育、森林保护、植物资源利用6个方向;在竹林、特色经济林、南方珍贵树种等的品种选育与品质调控,林业重大有害生物防控理论和技术研发和和区域森林生态系统修复等领域形成了明显的特色与优势。学科建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实验室、“111”引智基地、国家级林学本科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国家级天目山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有17个省部级教学科研平台。近年来,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88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16项,科研项目到账经费2.82亿元;发表学术论文742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278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83件;主持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3项、主持获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3项。
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服务“两美浙江”和“森林浙江”建设为目标,组建了1个法人特派员团队,10个产业特派员团队、选派省级科技特派员96人次,推广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显著提升了浙江百万亩竹林效益,创建了“一亩山万元钱”模式,支撑了百亿铁皮石斛产业,开创了森林碳汇交易新模式,有效控制了松材线虫病等林业有害生物的发生和蔓延。经济林团队获得“中国最美科技人”称号,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做了专题报道。真正把科研论文写在农民致富奔小康的大道上,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