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依托浙江农林大学竹子研究院,成立竹业科学与技术交叉学科,成为国内第一批设置以竹学为核心研究方向的交叉学科,该学科作为林学、林业工程、生态学等一级学科的重要研究方向,支撑林学学科入选浙江省登峰学科和浙江省重点高校优势特色学科,并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进入全国前20%(B+),支撑林业工程和生态学等学科入选浙江省一流学科(A类),支撑植物与动物学科进入ESI2‰。
学科现有成员56人,其中正高占37.50%,副高占32.14%,博士比例达94.64%。拥有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1人、国际木材科学院院士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浙江省“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人、浙江省“151”第一层次人才3人、浙江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学科下设竹子智慧育种与培育、竹基材料与智能装备、竹源营养与功能利用、竹林生态经济与文化等4个研究方向,聚焦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碳达峰、碳中和”以及“以竹代塑”等国家重大战略,针对竹资源开发利用不足、竹材加工机械化水平低、竹产品附加值低等“卡脖子”问题,在工业用材和碳汇竹林定向培育、竹工程材及绿色防护、功能竹食品与饲料开发、竹林生态与康养旅游等领域形成学科特色和优势。
学科是亚热带森林培育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木质资源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国家级平台的核心组成部分,拥有竹业科学与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浙江省竹产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竹资源与高效利用浙江省工程研究中心、浙江省竹资源与高效利用“2011协同创新中心”等4个省部级平台,同时与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共建中加竹子研究院。近3年,构建了以国家级人才领衔的一二三产交叉融合的师资队伍,在竹林资源定向培育与高效利用方面形成了学科特色鲜明的9个科研创新团队,承担了国家“杰青”项目等国家级项目40项,涉竹总科研经费达到9421万元;近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6/10和7/10)、省部级奖二等奖11项(主持);制定国际ISO标准7个;与UBC共建中加竹子研究院,联合创办《Advances in Bamboo Science》国际期刊;与浙江安吉等20余个县市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全面开展竹产业技术推广和精准扶贫服务,助力竹产业转型升级和竹农增收致富,形成了“一根科技竹,成就百姓共富大产业”的创新竹产业科技助农服务模式。
学科坚持以立德树人作为研究生教育的首要任务,培养学生具备坚实宽广的理论基础知识和系统的学科专业知识;让学生深入了解学科的发展现状、趋势及研究前沿,培养严密的逻辑思维和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作风;能在本学科科学研究或技术上有所创新;能够在高等学校、科研机构、行政部门和企业单位等部门从事教学、科研、技术开发和管理工作的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
竹基材料与智能装备
针对竹子采伐与下山难、竹材加工自动化程度低、竹产品附加值不高等问题,采用机械设计、检测与控制、热能工程、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装备设计及智能制造理论与技术,研究适配于竹材原料特性的竹子采收及下山、竹单元物理化学分解、竹纤维、竹重组材、竹展平材、薄竹复合材、竹缠绕复合管、竹炭板、竹基化学品等竹基高值化产品的智能装备与技术,提升竹材加工自动化智能化加工水平,降低生产成本,丰富竹基材料产品和应用领域,提升竹材加工行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